【实践导师】管理学院MPAcc系列校外实践导师交流会顺利开展—共建校企协同育人桥梁
为深化校企合作,助力会计专硕(MPAcc)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、提升实务能力,2025年10月15日至21日,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组织多场MPAcc专业校外实践导师交流会。来自会计、审计、企业财务管理等领域的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,与2024级MPAcc学生及校内学术导师深入交流,围绕行业趋势、职业规划、能力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分享,为学生搭建起理论学习与实务实践的衔接桥梁,引发热烈反响。

此次系列见面会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,邀请到谢玉奇、钟家元、薛玮、李生申、李怡民、涂义斌、韩亚文、王领、聂美贞等十余位行业资深导师。各场会议聚焦不同主题,以“赋能学生职业发展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导师经验分享、师生互动答疑、实践方向指导等环节,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实务指引。

在10月17日谢玉奇导师主持的交流会上,他结合自身在会计、审计领域的多年从业经验,重点解读了财务分析、审计实务、企业财务管理等岗位的能力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。针对学生提出的“审计岗位需重点培养哪些能力”“实习与秋招的差异”等疑问,谢玉奇逐一解答,强调“在实践中积累案例经验,熟练掌握Excel与财务软件等硬技能”的重要性,同时提醒学生持续关注行业政策变化,尽早备考CPA等专业证书,提升跨部门沟通与数据分析能力,为长期职业发展筑牢基础。

10月19日,钟家元导师则从“会计专业价值与未来规划”切入,通过武钢集团等案例,论证会计专业在央企、国企及中小企业中的刚性需求与稳定职业前景。他特别指出运输机器人、固态电池、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及“碳”管理等新兴领域的职业机会,以华为早期财务负责人的成功案例,鼓励学生“选对赛道实现个人价值倍增”。针对研究生阶段的成长,钟家元提出“多维能力金字塔”模型,建议学生先筑牢会计专业核心优势,再培养至少一项跨界特长,善用导师资源与优质平台,在职业发展中稳步攀登。
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变革,成为多场见面会的热门议题。10月21日,薛玮导师在管理学院303教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提到,当前财务管理正面临深刻变革,交叉学科融合打破专业壁垒,信息化能力已成为财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。他结合财务共享中心的创新实践,建议校企合作聚焦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,推动成果循序渐进转化,同时提醒学生重视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风险,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。

此外,李生申导师以自身“从土木工程转向投资领域”的职业转型经历,生动阐释“业财融合”的重要性—财务人员需跳出“账房先生”定位,深入理解业务逻辑,让财务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;李怡民导师则围绕国际收购民企财务策略、大财政体系税收管理等实务话题展开讨论,鼓励学生从传统记账向企业战略管理转型;王领、韩亚文、涂义斌、聂美贞等导师也分别从职业素养培养、实习机会对接、管理咨询业务解读等角度,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,尤其强调沟通协作、逻辑分析、批判思维等软实力的重要性。
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PAcc项目自开展校外导师合作以来,始终致力于构建“校内学术指导+校外实务引领”的双导师培养模式。此次系列见面会的举办,不仅让学生对会计行业前沿趋势、岗位能力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更搭建起稳定的师生沟通桥梁,为后续实习实践、论文指导、职业推荐等合作奠定基础。参与学生表示,导师们的实务分享打破了理论学习的局限,为职业规划提供了明确方向,未来将结合指导建议,主动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。
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后续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常态化开展校外导师交流活动,引入更多行业优质资源,助力MPAcc学生成长为“知识扎实、能力突出、符合行业需求”的复合型会计人才,为会计领域高质量发展输送新鲜血液。
撰稿人:孙旭鹏
审核人:王超